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

藏於亂世的波希米亞。Day 0.撤離計劃

圖片
波希米亞,一個看似熟悉但又陌生的名字。 熟悉波希米亞一點的人會明白,這是代表捷克——的確是。波希米亞地區佔捷克國土超過一半,古捷克的名稱就是波希米亞。從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Habsburg)王朝的政治中心到作為奧匈帝國的工業重鎮,波希米亞在中歐地區的角色也是舉足輕重。一戰後出現的捷克斯洛伐克、二戰前被德國吞併的蘇台德地區,亦是發生於波希米亞這個亂世地區。冷戰後,捷克重新開放於世界的眼光以內,布拉格、南部的波希米亞小鎮,漸漸成為了平價歐遊的首選(似乎克羅地亞也是後起之秀)。 Prague, Czech Republic (2018) 波希米亞,也是一種主義,一種想法。 那些不受傳統束縛的、在傳統以外過生活的人,就帶有點波希米亞主義的味道。當生活都被一個小小的框架規範著,這就會成為我們外逃的慾望。我們都有一個自己想成就,我們都想成就一個屬於自己的本我。 而在旅行間,這個自己就是我希望成就的。 記於進入下一個旅程之先。 *** Prague, Czech Republic (2014) 除台灣(4)、日本(5)、德國(3)以外,捷克(2)也常常出現於我的行程計劃之中,主要都是因為布拉格這個偽文青地方實在太著名,一想到和音樂有關的地方,不是維也納就是布拉格(當然還有很多音樂重鎮,而這兩個地方的音樂文化也大大不同,下回寫到才分享一下)。所以儘管在一四年曾到過布拉格,但我在一八年再次回到捷克,連同新加入的四個捷克小鎮(Ceské Budejovice、Český Krumlov、Holašovice和Hluboká 城堡),成就這個新舊交替的行程。 出發之先,總有海量的大小二事需要打點。 一。 旅程時間 Prague, Czech Republic (2018) 一如 前文提及到瑞士的撤離計劃 所言,時間的確是歐遊的最大考慮。十二到十四天的行程就最為合適,再長的行程總會有累的一天(錢包也會有點累)。我想捷克不適宜作為唯一的歐遊行程,因為這個國家的文化相對單一,變化不太大,如果是一個星期的捷克遊就差不多了。 二。 行程規劃 捷克的大城市不太多,布拉格一定佔有一席,第二大城市為Brno。這兩個地方一北一南,布拉格位於西部波希米亞地區的北方,而Brno就是Moravia地區的南部城市。布拉格可以留最少...

阿爾卑斯山的世界。Day 15.告別 Schaffhausen

圖片
本來最後一天沒有太多打算,因為能走的路都走了,加上要到蘇黎世機場,乘搭下午一時出發的回程機,所以沒有太多時間。 不過,在計劃行程的時候,發現原來儘管自己住在Schaffhausen,但只是一個過客。晚上來到倒頭就睡,離開那天又要匆匆地走,但其實Schaffhausen也是一個蘇黎世近郊的景點小鎮。很多時候在旅程的終點,就會出現兩種心情——很累要走回家,但有很多未了的心願。 Schaffhausen也許是一個此生未必會再去的地方,因為這個位置附近就只有Rheinfall一個比較著名的景點。為免又讓自己有一個未了的心願(或是一個讓這旅程不完滿的地方),早起準備調教時差的我們,就花了兩個小時在Schaffhausen晨運,算是平淡的一個告別。 仍然是一個晴天 Bahnhof, Schaffhausen, Switzerland (2017) Schaffhausen是一個中世紀的古鎮,鎮上也有不少中世紀城牆的遺址。這裡興起的原因和Rheinfall有關,因為在數公里以外的Rheinfall讓船隻不能直接通過,所以在Rheinfall前面的小鎮發展得很迅速。沿萊茵河踏單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走過田野和古堡,然後乘區域列車回Schaffhausen。可惜這裡在蘇黎世不斷發展下,成為了她的「近郊」,旅客不多,成為一個居住為主的城市。 Schaffhausen, Switzerland (2017) Schaffhausen, Switzerland (2017) 沒有熱鬧的清晨 Schaffhausen, Switzerland (2017) Schaffhausen有兩寶,第一寶已經提及過,就是萊茵河。走出城市的外圍就可以看到萊茵河,雖然蜘蛛網不少,但沿萊茵河跑步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Rhein, Schaffhausen, Switzerland (2017) 第二寶就是建在小山上的Munot堡壘。遠處都可以看見的Munot就建在城內,是一個十六世紀的防衛建築。走上小山都需要使出吃奶力才能登頂,腳力的確到了極限。 Munot, Schaffhausen, Switzerland (2017) 從山上望向Schaffhausen城區,不太高的位置,但十分開揚,盡是紅色瓦的小屋。Munot的四周是...

阿爾卑斯山的世界。Day 14(下).徒步過境 Konstanz

圖片
(續) Stein am Rhein就是河邊的寶石,作為我們到德國境內的中途站,這個小鎮的地理位置實在十分合適,因為這城就在Kreuzlingen——Konstanz在瑞士的對口城市——與Schaffhausen的中間。乘搭瑞士國鐵的區域列車S8就可以到Kreuzlingen,又或是乘搭萊茵河的遊輪沿萊茵河慢遊。如果時間不太允許,也許乘遊輪直接到Kreuzlingen是一個比較有趣的方法,但就會錯過這個萊茵河旁的小鎮。 順帶一提,在萊茵河的渡輪服務,如果持有有效Swiss Pass就可免費乘搭。本來我們打算在Ermatingen嘗試遊船河,但因當天為平日,沒有太多遊輪服務,最後我們只好乘火車到Kreuzlingen。 Bahnhof, Stein am Rhein, Switzerland (2017) Stein am Rhein的火車站離市中心有大約十五分鐘的步行距離。向著Centrum指示牌走,橫渡萊茵河就會到城市中心。 Stein am Rhein, Switzerland (2017) Stein am Rhein, Switzerland (2017) 不要小看這個城市,自一千年前已是一個萊茵河旁的重要城市,沿河的貿易活動讓這個小鎮成為不少商家的中途站。城內的建築都有不少彩畫在牆身上,很有文藝的氣息。 Stein am Rhein, Switzerland (2017) 沿這條大街走,不消五分鐘就到了小鎮的盡頭。如果用步行來量度這個城市的深度,也許並不是一個合適的單位。 我們走過了上圖的餐廳區,就進入一個典型的社區之中,有賣香薰、木工藝、手作等等的小店,連一間連鎖店都沒有。當我們走進這些小店,有的當然會是愛理不理的,覺得我們在運吉,但也有不少會向我們交流,就好像在小巷之間找到了一些新鮮感,縱然素未相聞,但可以了解更多。 雖然數公里以外就是德國,但這裡的人也不太明白德文,連平時在瑞士年輕人之間通行的英文也有點困難。所以說德語四國,其實真正流通的也許不太包括瑞士。 西門 Stein am Rhein, Switzerland (2017) 甚麼小店? Stein am Rhein, Switzerland (2017) Stein am Rhein, Sw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