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我識條鐵(二)。最快的慢車・走進富良野(上)
通往未知的花田世界,往往由一列火車開始。
一個火車站,可以理解為一個火車停靠的地方。香港的列車,往往有一個像樣的月台,雙向行車就有兩條路軌。日本、外國,一個灑上了碎石的地台,拔掉野草,加上一個指示,就是一個火車可以倚靠的地方。
***
每年七月,富良野就是紫色的薰衣草世界。
為左薰衣草,真係可以去到好盡。本以為我們為了一睹藍天與薰衣草而在到埗以後重新調動行程,是為痴線;但原來有旅客為看薰衣草,不惜重本從札幌到旭川再乘慢車到中富良野,來回近七小時。一山還有一山高。
為了配合這些痴線的旅人,北海道政府在薰衣草盛開之際,特別加開一列比一般列車跑得快的慢車號。
慢車號從旭川/美瑛出發到富良野,中途站只有五個,站數比正常的列車少很多,所以比起一般列車的兩個多小時車程,慢車週的一小時五十分鐘的確快了不少。至於慢車號的由來,就是因為在美瑛站後、美馬牛站前的景點之間,車長會特意慢駛,配合服務員廣播講解(雖然是日語),因而得名。
日本有不少觀光列車,以懷舊的火車車廂組成,車上也有不少紀念品(包括上文的慢車號nanoblock),還有紀念乘車證,可在車上蓋上紀念印。這慢車號就是其中之一,車上的窗門都是活動的,沒有冷氣,但其實火車呼嘯而至的烈暴風足夠把人吹得發抖(和披頭散髮)。
慢車號從六月到十月開出,途經美瑛、美馬牛、上富良野、薰衣草花田、中富良野,最後到達富良野。除了每天第一輛慢車號(9:58)從旭川出發、和最後一輛從富良野出發的慢車號(16:12)會抵達旭川以外,其餘四架次慢車號僅來回美瑛與富良野。
我們從旭川出發,列車大約十時開出,我們九時半到達月台。本以為我們為求一席,已經很搏盡,誰知道大媽大哥更投入,整整三輛自由席都是滿滿的普通話和行李箱。廣東話應該是車上第二通用語言,其次是韓語。除了車長和乘務員,幾乎聽不到日文。
旭川站的月台算是北海道中最新落成的,可見車站還有一個上蓋。美瑛站也算是富良野線其中一個大站,月台沒有上蓋但仍是一個水泥建築,不過和富良野相比,又差了一大截,畢竟美瑛站只是為了服務一般的區間車。美馬牛站和上、中富良野站就簡單得多,插個站牌子,減去幾分雜草,就成了。而薰衣草花田站,不過是一個臨時在田野上搭建而成的木建築。
美瑛站。
若不是哥怕熱,而且天氣真的很熱,否則一定會踏單車慢遊田野。
市區只是通往田野的一個門戶。本來計劃吃咖喱鳥龍麵(其實是烏冬,算是美瑛必食?),但人龍太長,放棄了。這樣我們在美瑛的活動,就只有兩次的小型local tour,到美瑛的近郊看田。
算是JR北海道的美瑛活動之一,計有兩條主線:拼布之路(北面看花的)和廣角之路(以農田為主)。拼布之路上下午都有一團,廣角之路則只有中午。我們早了四天在新千歲空港買票,但下午的拼布團只有兩個位置,只好(再)改動行程。
拼布之路計有拓真館和四季彩之丘這兩個下車觀光的景點。拓真館收集了一個八九十年代的攝影師為美瑛拍下的照片,因為這些美瑛四季的相片,就開拓了美瑛的四季旅遊。而四季彩之丘是一個農場,有花有農產也有草泥馬。旅行團關係,這個地方只能停留三十分鐘,但若是單車/自駕遊,實在可以花一個下午走遍田野。
而廣角之路就看樹,也可說是拓真館的延續?計有Ken和Mary的樹(!?)、親子之樹等,不過就沒有太大興趣,因為也許沒有那個日本劇集下的背景、煙草包裝的概念,就只會覺得是一棵平凡的樹。
反而有性趣的是另外一邊的麥田,也許美瑛可以和麥田劃上一個等號。
最後到了一個觀景台,看看高處下的美瑛;不過似乎這天太多綠,多得開始沒太大感覺。
離開之際,因時間所限,錯過了富良野其中一個重點食物:粟米。這裡的粟米價格僅是三百日元一條,但在小樽,四百大元一截⋯⋯
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只有後悔的份兒。
回到火車站,不過是三時左右。美瑛市也算是一個開發了一點的小鎮,還能看見一個完整的月台。慢車號駛至,就出發到中富良野的富田農場——雖然我更愛美瑛的日本郊外,沒有任何人工留下的足跡。(續)
***
月台,到底一個裝潢豪華的停靠站,還是一個平凡不過的路旁石地。
鋪陳月台,因為這個社區需要有人停靠;停靠者,也許正在尋找一個月台。火車鳴笛,而後,開啓下一站旅程;不曉得還有多久才到達下一站,旅途上的停靠也非由我們所控制。但火車比直達總站的飛機踏實,不離地;走過田野,穿過高山,而後找到了一個停靠。回頭看,原來自己走過這樣的世界,原來自己走得過。
人到底有甚麼可以倚靠的地方?每一架的車種不同,每個人的路線圖都不同,停靠的月台也不同。停抵中途站,下車看看,總有入勝的風景,總會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地方。
每個社區,都需要有人停靠,都存在屬於自己的位置。旅人,在生命中找尋下一個月台,貢獻予這個需要我的地方。
一離開城市,月台就是這樣子。 |
***
每年七月,富良野就是紫色的薰衣草世界。
為左薰衣草,真係可以去到好盡。本以為我們為了一睹藍天與薰衣草而在到埗以後重新調動行程,是為痴線;但原來有旅客為看薰衣草,不惜重本從札幌到旭川再乘慢車到中富良野,來回近七小時。一山還有一山高。
為了配合這些痴線的旅人,北海道政府在薰衣草盛開之際,特別加開一列比一般列車跑得快的慢車號。
![]() |
車上不但有小賣部,小賣部還有一款nanoblock,只能在慢車號入手。 |
慢車號從旭川/美瑛出發到富良野,中途站只有五個,站數比正常的列車少很多,所以比起一般列車的兩個多小時車程,慢車週的一小時五十分鐘的確快了不少。至於慢車號的由來,就是因為在美瑛站後、美馬牛站前的景點之間,車長會特意慢駛,配合服務員廣播講解(雖然是日語),因而得名。
日本有不少觀光列車,以懷舊的火車車廂組成,車上也有不少紀念品(包括上文的慢車號nanoblock),還有紀念乘車證,可在車上蓋上紀念印。這慢車號就是其中之一,車上的窗門都是活動的,沒有冷氣,但其實火車呼嘯而至的烈暴風足夠把人吹得發抖(和披頭散髮)。
慢車號從六月到十月開出,途經美瑛、美馬牛、上富良野、薰衣草花田、中富良野,最後到達富良野。除了每天第一輛慢車號(9:58)從旭川出發、和最後一輛從富良野出發的慢車號(16:12)會抵達旭川以外,其餘四架次慢車號僅來回美瑛與富良野。
本來以為是車尾,但原來是作為向富良野方向的車頭 |
旭川站的月台算是北海道中最新落成的,可見車站還有一個上蓋。美瑛站也算是富良野線其中一個大站,月台沒有上蓋但仍是一個水泥建築,不過和富良野相比,又差了一大截,畢竟美瑛站只是為了服務一般的區間車。美馬牛站和上、中富良野站就簡單得多,插個站牌子,減去幾分雜草,就成了。而薰衣草花田站,不過是一個臨時在田野上搭建而成的木建築。
美瑛站。
若不是哥怕熱,而且天氣真的很熱,否則一定會踏單車慢遊田野。
市區只是通往田野的一個門戶。本來計劃吃咖喱鳥龍麵(其實是烏冬,算是美瑛必食?),但人龍太長,放棄了。這樣我們在美瑛的活動,就只有兩次的小型local tour,到美瑛的近郊看田。
算是JR北海道的美瑛活動之一,計有兩條主線:拼布之路(北面看花的)和廣角之路(以農田為主)。拼布之路上下午都有一團,廣角之路則只有中午。我們早了四天在新千歲空港買票,但下午的拼布團只有兩個位置,只好(再)改動行程。
拼布之路計有拓真館和四季彩之丘這兩個下車觀光的景點。拓真館收集了一個八九十年代的攝影師為美瑛拍下的照片,因為這些美瑛四季的相片,就開拓了美瑛的四季旅遊。而四季彩之丘是一個農場,有花有農產也有草泥馬。旅行團關係,這個地方只能停留三十分鐘,但若是單車/自駕遊,實在可以花一個下午走遍田野。
進入拓真館的通行証 |
美瑛的大大大大大田野 |
拓真館 |
四季彩之丘 |
有卡車遊,不過傳說是大伏 |
花花花花花花花 |
而廣角之路就看樹,也可說是拓真館的延續?計有Ken和Mary的樹(!?)、親子之樹等,不過就沒有太大興趣,因為也許沒有那個日本劇集下的背景、煙草包裝的概念,就只會覺得是一棵平凡的樹。
反而有性趣的是另外一邊的麥田,也許美瑛可以和麥田劃上一個等號。
最後到了一個觀景台,看看高處下的美瑛;不過似乎這天太多綠,多得開始沒太大感覺。
離開之際,因時間所限,錯過了富良野其中一個重點食物:粟米。這裡的粟米價格僅是三百日元一條,但在小樽,四百大元一截⋯⋯
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只有後悔的份兒。
月台一。美瑛 |
***
月台,到底一個裝潢豪華的停靠站,還是一個平凡不過的路旁石地。
鋪陳月台,因為這個社區需要有人停靠;停靠者,也許正在尋找一個月台。火車鳴笛,而後,開啓下一站旅程;不曉得還有多久才到達下一站,旅途上的停靠也非由我們所控制。但火車比直達總站的飛機踏實,不離地;走過田野,穿過高山,而後找到了一個停靠。回頭看,原來自己走過這樣的世界,原來自己走得過。
人到底有甚麼可以倚靠的地方?每一架的車種不同,每個人的路線圖都不同,停靠的月台也不同。停抵中途站,下車看看,總有入勝的風景,總會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地方。
每個社區,都需要有人停靠,都存在屬於自己的位置。旅人,在生命中找尋下一個月台,貢獻予這個需要我的地方。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