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山的世界。Day 0・撤離計劃

撤離這個世界,一向都是個公開的秘密。

對於這個世界,總有一種莫名的心理陰影。撤離,就要找一個和這個世界不一樣的國度。新加坡、台北、東京、首爾之類,一大早已不在我的計劃之中。地鐵沿線有如洪水的人潮,兩分鐘一班的荃灣線都已經處理不掉源源不絕的人龍。這個世界,只有腳步和人頭,蓋過了我們本應有的大自然世界。一道道扮工室高牆,將自己圍困於文件之下,屏幕之前,甚至連中文字也忘了不少。

牆外的世界那麼大,高山和田野比比皆是,只有香港這個人類氾濫的世界才會容不下一塊青蔥草地。

***

Bachalpsee, Bernese Oberland, Switzerland (2015)

當Grad Trip走馬看花般踏上這個國度時,我就決定人生某個時刻一定要到瑞士來個自由行。所以當決定要出走之際,選擇瑞士為目的地不是一個困難的決定。然而,金錢是一個最大的障礙,因為當在火車站看見一個老麥包餐也要十數瑞郎,我的自然反應是寧願捱餓也要保護自己的錢包。此刻心裡也許有過掙扎——可能留在香港睡個午覺,心裡可能過得舒服些。

這些念頭,身處山岳之中,河川之間,就會如檣櫓般灰飛煙滅。十五天的旅程,準備了近半年時間,當然不是天天都在找資料看地圖,但這的確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Project。記於前言,出發以前,寫寫我的旅行哲學。

一。旅程時間

旅程的時間不可以太短,否則就有種走馬看花的感覺。但太長的旅程又會使人有種思鄉的愁善感。曾經到德國參加Summer Exchange,兩個星期的自由行加上一個月的交換生讀書(加旅行)時間,過了三個星期左右就想念香港的譚仔和家裡的床鋪。我覺得以歐洲地區而言,兩個星期是個剛剛好的時間,至少也要十至十一日的行程,否則就有點剛剛進入旅行狀態就要草草鳴金收兵的不甘心。

Chur, Grisons, Switzerland (2017)
撇除巴黎、倫敦、羅馬這些大城市不說,歐洲的城鎮大都可以花一整天的時間——極其量一天半——就走畢整個城市,而這經已把你在城鎮之中停下來吃個下午茶、喝個咖啡的時間計算在內。這和我們在香港生活的腳步節奏很不同,連同我們死擠出來到日本的快閃假期凌晨機往返大計,我們似乎不懂得如何正常地過日子,而這個情況也要在歐洲生活上好幾天才會有改善。

一般而言,我不太喜歡旅行團式的一日一城市計劃。歐洲旅行團可能十二三天的行程就可以走遍四五個國家,甚至有些可以從德國南部,經奧地利、斯洛文尼亞、捷克,最後回到德國,在北部的漢堡(Hamburg)離開,而這不過是一個十一天的旅行團。歐洲的城市四周都有不同的自然風光,這些一般都可以花上一整天的時間,比如在新天鵝堡旁就有Tegelberg可以登山一覽阿爾卑斯山下的巴伐利亞田園景色,但住在Füssen的旅客,目的只有一個,很多人就連到新天鵝堡的巴士終站其實是Tegelberg的登山纜車站也不知道。

Tegelbergbahn, Tegelberg, Bavaria, Germany (2015)

在一個城鎮深度遊,住上三四天,你會發覺這個城鎮的另一面,多於旅行團旅遊書上的標準旅行套餐。

二。交通規劃

Bernina Express at Alp Grüm, Graubünden, Switzerland (2017)

如果直航機有五六千大元成交的平靚正機票我會毫不猶疑地搶下直航機,因為到埗時間和時差適應會大大影響首數天的精力。旅行是一個有時限的撤離計劃,如果還要花上好幾天才能回過氣神的話,那就白費了一直計劃的心血。所以要選擇一個讓自己最為舒適的起步時間,而我就喜歡到埗時間為清晨時份,完完整整地開始Day 1的行程。

至於境內的交通,我比較喜歡鐵路遊,因為一程程的火車可以把城鎮與城鎮之間連繫起來,而瑞士很少長途巴士選擇,國鐵似乎是唯一的長途交通。不過要買到平價票也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任務,總括而言,有以下方法:
  1. 兩個星期前才上網購票。這樣可以購得半價票(但不可退票),適合移動不多、在瑞士短暫停留的旅人。
  2. 購買Half-fare Card。適合登山旅程較多的人士,因為價格比Railpass便宜一大截,但大部份登山鐵路都有半價優惠。
  3. 購買Railpass。有non-consecutive和consecutive、和三天/五天/八天/十五天之分。這次我特意專一地只遊瑞士,購了個十五天的Railpass,十五天的價格只是三千二百多元(學生價),平均二百元一天(最新價格按此),而大部份登山路段可有折扣,適合移動較多,而且只遊瑞士的旅人。
要仔細計算哪個方案最便宜的話可要花上數天的時間,有好心人也有仔細算過到少女峰的最優惠價格,而我就寧願直接買Railpass算了,畢竟Railpass最大的優點就是隨心所欲,要登車就登車,要下車休息就下車,中途要改行程就直接改掉了它。牆內的世界已經有這麼多的規範,何苦要在旅行之時都要先設定一個大框框規限自己呢?

三。行程規劃

Sunnegga Paradise, Zermatt, Switzerland (2017)

出發之前要做的功課實在很多,而人人做資料搜集的能力也大大不同。規劃不外於衣、食、住、行四方面,而我比較擅長於交通和住宿計劃,要我找個地方吃飯難如登天。一般而言,我在出發前對於一個城市的理解只限於有哪些景點、交通,以及適合停留多少天。至於何時到何地,可能只在心中有一個想法,我比較喜歡留待抵埗之後在旅店決定。不過,如果計劃行山的話,真的要先上網找好地圖,計劃好路線,了解坡幅和難度才好出發,因為瑞士的行山路線不如香港、日本般清晰,可能在分叉口只有一個小小的指示,如果錯過了,可能真的不能下山,到時就問題大了。

了解一個地方,其他旅者(特別是台灣的blogger)的blog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參考,但這樣的話就會有很大程度都在複製對方的行程。王劍凡可能會大力推薦Lonely Planet,Lonely Planet可以讓你對景點有個很深入的了解,但最大問題在於其介紹有點兒太集中於某個景點,但欠缺了景點之間的連繫,所以blogger也有好處,就是可以讓你想像到將來的旅程如何發生。我反而不太喜歡旅遊書,除了它們所建立的地圖以外,我幾乎不會用到它。Google Map也是一個很好的工具,而離線地圖更為有用,不過我也比較喜歡在城鎮間漫無目的地遊蕩,隨心隨意發掘一個城市的國境。

交通不外於國鐵和巴士的網頁,可以先使用Google Map的路線建議,看看大約的路線選擇,但旅遊書就可以免了。國鐵比巴士好,就是準時,但當然比較貴。每一個城市,我覺得最重要要了解的事,就是要知道自己可以遊覽的時限,也就是我到達和最遲離開的時間,以及其間離開的班次之頻密程度。如果城鎮不合口味,或是發覺遊覽所需的時間比計劃為長,可以立即有解決方案,這也是我愛用Railpass的原因,而長途巴士基本上是一個不會準時的怪物,只差在誤點一個小時還是半個小時之分。

住宿就很簡單,因為其實沒有太多選擇。Bookings.com、airbnb、expedia之類已經幾近列舉了所有可能的選擇,但我覺得最最最重要的是住宿地點一定要在火車站/主要活動景點旁,因為當你移動了大半天,終於到達了一個全新的城市之際,你發現原來你仍要推著行李走二十分鐘才到達酒店。不要小看這二十分鐘,因為它足以讓你對這個城市的分數扣一半——不要忘記你離開的時候也要推十數公斤的行李二十分鐘才到達交通點。

瑞士的天氣比香港友善得多,春夏而言,早上比較低溫一點,但到十時左右就會溫暖起來。下午的溫度也有二三十度,加上來往景點之間的運動,七分褲加上短袖T-shirt,背包裡加一件風褸就可以了。

四。出發之時

將牆內的世界放下,帶好行李list上的所有東西(不過總會至少漏掉一個項目),出發到機場。十三個小時之後,就是牆外的世界。

下一站,瑞士。

Kleine Scheidegg, Bernese Oberland, Switzerland (2017)

此為前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三河匯集之地--帕紹 Passau

阿爾卑斯山的世界。Day 4.恩加丁地區 Engadin/提拉諾 Tirano/聖莫里茲 St. Moritz

從羅曼蒂克大道終點出發--Füssen/Schloss Neuschwanstein/Tegelberg